扭曲的“血性”不纠正,中国篮球走不远

作者:蜘蛛直播官网



8月1日,中国篮协对几天前在河南济源爆发的辽宁沈阳三生飞豹U21与山东山高U21的赛场群殴事件开出罕见重罚:取消两队本届全国青年锦标赛全部成绩;黄秋实、张峻豪、袁帅、崔嘉航停赛三年,其余参与者包括教练、领队停赛八场。这场原本胶着的比赛,在第三节突然失控,近20名球员冲进场内大打出手,观众席一片哗然。



群殴视频尚在网络循环,笔者却想起前阵子的一段采访:杨瀚森谈到NBA与CBA对抗的差别,“这边很激烈,却更文明”。这句“更文明”几乎成了本次事件最尖锐的脚注。曾在两大联赛都摸爬滚打过的马布里看到后录视频附和:“在CBA如果不够‘脏’,你就会被揍。”他进一步解释,NBA的对抗虽然激烈,但都是“专业的方式”,不会出现“你正在跑动,却有人故意绊你”的情况。当一名新秀把NBA“礼貌的激烈”当作高水平联赛的标识,而一位老江湖把“CBA你不脏就挨揍”当作国内联赛的“生存法则”,我们应当意识到,济源群殴绝非偶然,而是长期失序的必然结果。”

从2016年“川辽冲突”轻描淡写地罚款、短暂停赛,到2022年新疆队与美国探险者热身赛6人合计停赛39场,篮协处罚尺度一年比一年重,却始终未能换来赛场清净。原因何在?其一,量刑区间很宽却解释不清。网友追问:“踢头只停八场凭什么?”篮协至今未公开完整录像和量刑依据,难免留下“看心情处罚”的口实;其二,执法链条缺位。根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,聚众斗殴可处十日以上拘留,但警方介入体育冲突的案例仍凤毛麟角,“球场是法外之地”的说法,甚至成了粉丝们半真半假的笑谈。

杨瀚森口中的“文明”源自一句行业铁律:越高水平的联赛,对肮脏动作越零容忍。可在不少青训营里,“血性”被无限拔高,俨然“赢球第三条腿”。一个动作冒着违体风险但能吓到对手,往往被默许甚至鼓励;教练不以规训为荣,却以“能硬刚”自豪。于是,拳头慢慢替代战术板成了一部分年轻球员的情绪宣泄口。

值得深思的是,曾被贴上“CBA最脏外援”标签的马布里,竟也直言“不够脏就挨揍”,如此反讽意味,更值得篮球圈细细品味。

在笔者看来,要纠正扭曲的“血性”文化,篮协必须迈出关键三步:首先,赛事主办方应当向公众完整披露判罚依据,把量刑透明化、流程标准化,否则再重的罚单也难以服众;其次,篮协要给停赛球员上一堂“做人的必修课”,包括心理辅导、公益服务与规则考试。三年空白期若无人引导,只怕重回赛场的依旧是“拳手”而非“选手”;最后,俱乐部与经纪合同应明确写进“球场暴力即解约”条款,用经济手段倒逼自律。相关自媒体也需摒弃煽动地域对立、炒作暴力冲突的恶习,别再把所谓的“热血”当“流量提款机”。

当年轻一代的篮球梦想,撞在如此扭曲的“血性”文化上,未免让人痛心。真正的篮球迷心中,所追求的“血性”,相信从来不是拳脚乱飞,而是在极限对抗中依旧尊重比赛、对手和观众的文明风范。正如杨瀚森感受到的:“有礼貌的激烈”才是高水平联赛的底色。

希望篮协此次重罚,不只是一次重罚,而是真正敲响警钟。中国篮球需要的是文明对抗,而非肆意挥拳。

原标题:《扭曲的“血性”不纠正,中国篮球走不远》

栏目主编:陈华

来源:作者:解放日报 姚勤毅

相关内容

热门标签